导航

当前位置:吉林电讯文化艺术探索发现

福建泉州北管闹新春上演“好戏连台”

  中新网泉州2月7日电 (陈龙山 孙虹)“唱北管南音,看南北戏剧。”在素有“戏窝子”、“曲窝子”美誉的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山腰街道,各种闽南戏曲十分盛行。连日来,北管曲艺上演好戏连台,为民众献上家门口文化盛宴,汇聚成独特的“年味”。


连日来,泉港北管曲艺上演好戏连台,为民众献上家门口文化盛宴 陈龙山 摄

  7日,“百姓大舞台”新春北管演唱会走进山腰锦山宫,吸引了众多民众前来观赏。走近锦山宫,未见演出团队,已闻北管袅袅曲声。“听北管已经成为春节里的一个必备节目,听上一曲感觉年味就更浓了。”现场观众们纷纷点赞。

  北管是一种丝竹民乐,清代光绪年间从江淮一带流入泉州,并随着泉州人传到台湾,与南音并称“姐妹花”,素有“天子传音”的美誉。2006年5月,北管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丝竹音乐品种,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闽台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“百姓大舞台”上,民间艺术家也加入其中传唱北管 陈龙山 摄

  《四大景》《采莲曲》《采桑》……旋律或欢快、或舒缓,曲风或明朗清幽、或激扬遒劲,通过对不同曲目形式多样化的演绎,演唱会将北管的传统与创新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在演出过程中,就读初一年级的庄鋆涵用普通话演唱北管曲目《四大景》,令人耳目一新。

  “我在六年级的时候学习声乐时,无意中接触了北管,当时对北管的演奏乐器十分好奇,经过了解后开始逐渐喜欢上北管。”庄鋆涵介绍说,除了用演奏的方式传承北管,她在日常学习中,也积极融合北管进行写作,进一步向师生们介绍北管。


2月7日,“百姓大舞台”新春北管演唱会走进山腰锦山宫献唱 陈龙山 摄

  “通过‘百姓大舞台’,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中,可以到场观看演出,也可以参与演出,演出团队是临时组成,最大年纪达96岁,最小的才7岁。”山腰街道文化站原站长庄玉宗介绍说,通过“百姓大舞台”,不仅能够有效传承北管,而且还能培养一批“粉丝”,发现一批优秀的年轻传承人。

  在泉港山腰文化站工作42年以来,庄玉宗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北管。“随着时代的变化,北管需要传承和创新发展,但创新要在传统的基础上,才能保持北管的‘味道’不变。”庄玉宗表示,20世纪30年代,北管在泉港传播十分广泛,无论婚丧嫁娶、宗教节庆都使用北管音乐,如今北管的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。


初一年级学生庄鋆涵用普通话演唱北管曲目《四大景》,令人耳目一新 陈龙山 摄

  作为当天演出的场地,锦山宫汇聚了众多观众。锦山宫管委会主任庄秀程表示,锦山宫见证了山腰的崛起和成长,是当地一张十分重要的文化名片,每年春节都会吸引众多村民前来祭拜,“将舞台设在这里传唱传统,意义十分重大。”

  如今,泉港北管现有职业队、曲艺队、职业剧团、乐社乐团等演艺团体共80多个,总人数超过千人。庄玉宗表示,经过近年来的保护与发展,泉港北管已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,北管也在两岸传唱不绝。(完)

上一篇:研究发现大熊猫祖先可能不是“吃素”的:饮食曾经很多样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:单日参观人数6.67万“伟大的变革”迎客流高峰

Copyright © 2011-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.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